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1|回复: 15

[杂七杂八] 探寻北京“消失的自行车道”

 火.. [复制链接]

1412

风云币

2

活动币

1916

积分

铁甲骑士

积分
1916
发表于 2012-7-13 13: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以车会友,扩大圈子。注册一下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

2012-07-09 14:31:07 燕赵都市网 [url]www.yzdsb.com.cn[/url]
订阅燕赵都市手机报,新闻零距离,“悦”读新体验,详情 http://mobile.yzdsb.com.cn/


  燕赵都市报驻京记者 李婧文/图
  2012年6月,北京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启动试运营,这是北京政府部门首次主导公共自行车服务,首批试点将在63个租赁点投入2000辆公共自行车。据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介绍,至2015年计划建成约1000个租车服务站点,公共自行车总数达到5万辆。
  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出行,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目标背后却暗藏诸多隐患。非机动车道越来越窄甚至消失,机动车违规占用等现象普遍存在于城市当中。如何保障推行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安全实施,成为诸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应倡导中国大城市恢复自行车道,并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考虑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做些什么。”
  1
  危险重重致骑行难
  “骑自行车?没想过,路上车太多,不安全。”不少人提到自行车出行的第一反应都指向“安全问题”。曾被誉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如今,人们骑车却成了一件危险的事情。
  车辆行人混行、非机动车道被占用、自行车道设计不合理,立交桥绕行太多,进出车辆速度快导致的自行车出行安全隐患却真实存在。
  在诸如北京之类的大城市,自行车出行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自行车出行的严峻形势在机动车“行车难”引发关注的同时,似乎并不被人注意。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混用成为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在建国门南大街,记者看到自行车道不足3米宽,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在设计上的交叉增加出行的人为危险。记者看到不少出入路边单位的车辆直接由自行车道插入机动车道,向右拐弯时并没有对同侧自行车和过马路的自行车有减速避让的行为。而在一些窄小的胡同,自行车道干脆消失,行人、自行车、机动车混为一起。
  提到北京著名的长安街,很多人都会想起“双向八车道”的描述,而这条街的非机动车道相对其他街道来讲,宽阔程度可以并行7、8辆自行车。如此“宽阔”的非机动车道却日渐成为临时候车停车场所。“每天早7点到9点,部分道路为保障出行会专门划出公交专用道,机动车抢不过公交,就会和自行车抢道。”一些爱好自行车运动的人定期会从位于北京市东四环附近的四惠地铁站集合骑车至天安门附近再返回。“只有晚上还好些,白天根本没法骑车。路边站满了旅游的人,等公交都到路面上了,像1路、52路这样的大公交,进站前,经常是挤自行车道停车上下客又冲出去,我们都躲得远远的。”来自定福庄的骑行爱好者老张对记者抱怨道。
  7月3日晚9时许,记者在东二环东直门附近的簋街看到,在附近吃饭的人将车辆停满了不到3米宽的非机动车道。一些饭店的服务员甚至站在非机动车道上招揽顾客。标有自行车标识的非机动车道俨然成了停车场和大排档。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只能在这些机动车间穿来穿去,十分危险。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后海附近的鼓楼东大街,工人体育馆附近的三里屯等人流量密集的地区更为明显,交通高峰期时,自行车只能推着走。
  除了二环内城和人流量大的地区,一些交通要道的自行车换道标志也让骑车人云里雾里。
  位于北京市西北二环的西直门立交桥是北京著名的立交桥。因桥上路线设计繁复,绕行颇多导致经常堵车,不仅开车的司机到了这犯晕,骑车人到这也会转向。复杂交错的立交桥以及路标的指向不明使得多数自行车不得不在桥下绕行。
  记者骑车经紫竹桥到西直门的一段路,仅仅四公里的路程,每个路口都要停车找路。在首都体育馆附近的白石新桥,穿过地下通道,由于非机动车道的指向并不明显,骑车人走错路便会直接到达首都体育馆的对面,从而偏离原来的道路。“经常会有人路过问怎么去西直门。”立交桥下摆地摊的薛阿姨总是热心地一次次告诉路过的行人正确路线。
  2
  “自行车王国”遭遇车道消失
  类似情况不仅出现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天津最窄自行车道仅1.5米宽”引发热议。诸如哈尔滨、沈阳、兰州、西安等省会城市也都出现过类似情况。
  非机动车道变窄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网上传播范围较广的一张北京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道出现堵车的图片,在一些中小城市依然存在。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市,一个60秒的红灯,在路口等待通过的自行车绵延百米的情况在主干道裕华东路还经常出现。
  广东省是率先在全国建立“绿道”的省份,其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建成可供骑行、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分别穿过珠海、惠州、中山等9座城市,方便居民的出行、休闲和体育锻炼。
  情侣小郭和小胡2011年毕业后来到广东就业,分别住在中山市和珠海市。作为自行车运动的爱好者,他们每逢周末空闲时间,就会约上三五好友,在珠海到中山绿道间骑行。
  ”绿道的设置非常安全!”,据小郭介绍,珠海到中山的绿道宽约1.5米,用醒目的深红色与盲道区分开来,一般配有绿化隔离带和主机动车道分离。不管是专业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还是从路边租公共自行车的普通行人,基本会选择绿道出行。由于绿道的宽度和特别颜色专为行人和自行车设置,道路上不会出现机动车,极大地保证了出行者的安全。“从珠海到中山大约有50公里,在绿道骑行,速度比一般道路要快,我一个人的话,从珠海出发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中山,比公交车不慢。”小郭周末回骑车到珠海去看望女友,“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看路边的风景,一举两得,最主要的还是出行环境好!”
  据了解,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很少有城市会专门设置专属的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与机动车混行情况很多,有些地方的法律会规定机动车必须避让自行车。据某国企外派到伦敦的工作人员王力介绍,在伦敦,“自行车被认为是一种极限运动,而不是交通用工具,如果人们骑车上街会很自觉的佩戴头盔来保证安全,而机动车也会自觉地避让行人。”
  而在美国、加拿大的一些省份,法律规定18岁以下少年骑车必须佩戴头盔,否则要被处以罚款。不强制规定佩戴头盔的省份则会将安全提示展现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中。在美国加州等地区,由于汽车的普遍,骑车的人大都把自行车当做运动器材,很少纯当交通工具的。
  外国人谨慎的安全意识即使身处异地也不会改变。在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北京三里屯附近的使馆区,经常会看到佩戴头盔骑自行车的外国人,他们不仅自己佩戴护具,如载有儿童还会配备专门的座椅和护具,安全出行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而在中国多数城市,除专业自行车运动者之外,平日路上骑车,很少有人佩戴头盔等护具。
  头盔等护具可以在骑行者遇到突发状况,有效减轻甚至避免损伤。杜绝事故维护安全的根本还在于驾驶员和行人的自觉。2012年6月22日14时10分许,在山东省烟台高新区滨海中路天越湾处,一辆白色凌志轿车突然驶入道路左侧非机动车道内,逆行与非机动车道上的自行车队相撞,致当场4人死亡,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人受伤。
  据了解,遭遇车祸的自行车队来自山东济南某单车俱乐部,共有20余人,事发前不久刚刚抵达烟台,据幸存者介绍他们上路不足5分钟就出了事故,很多人的保护装备齐全,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强力冲撞,保护措施也显得无济于事。
  “622”烟台车祸引起全国各地自行车专业和业余爱好者广泛关注。在“biketo”论坛,车友“W.K.”发布了相关信息并留言表示默哀,在论坛的“骑行安全”分区,不少车友也再次重申自己在骑行中遇到的危险,提醒大家注意。在新浪微博中国骑友网的页面中,关于#622烟台骑友5死2伤惨案#的话题下,网友“思想被人吃了”指出,事发道路是烟台的主要环海旅游道路,当地论坛有帖子显示,出事的前一天,这路上还出现了一死一伤的事故。
  6月23日晚9时左右,在济南泉城广场趵突泉东门附近,上百名单车爱好者组织为5名死者默哀;广州省的自行车爱好者也自发组织了骑游悼念活动……现场零落的自行车残骸,遇难者的血淋淋的尸体,使得自行车爱好者比普通人更加密切关注此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许多车友再一次提出各种对于自行车健身运动和低碳环保出行的安全倡议。
  在骑友网一个关于“自行车安全”的调查贴中,来自北京的车友老卢认为北京由于机动车乱占道比较严重,没有交警的严格执法,自行车道已名存实亡。“Peace_j”则认为汽车越来越多,自行车的空间被挤压,造成了自行车出行安全系数低。
  许多车友也同时建议向有关部门争取自行车应有的路权,还自行车安全出行的环境。
  3
  公共自行车应成为城市交通重要部分
  面对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更多的城市选择了“公共交通+自行车”的方式,以缓解拥堵,低碳出行,改善空气质量。
  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推行成为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途径,自2008年起,中国的30多个城市逐渐加入开发公共自行车项目中,杭州就曾获评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球公共自行车服务最佳的8座城市之一。然而倡导绿色出行,并非仅仅增加自行车的数量这一单一化的措施,还应从根本上改变自行车出行的环境。
  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近年来公布的《北京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08年—2010年,自行车占北京市居民各种交通方式出行构成的比例分别为20.3%、18.1%、16.4%,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指出,2011年上半年,自行车比例仅占16.3%,比2010年底下降了0.1个百分点,公共交通的比例已经上升到40.9%,而在2000年,这一出行比例为38.4%。
  在2011年11月举办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江玉林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了重视制定自行车总体规划的必要性:“公共自行车将来会成为城市交通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目前无论是建设部还是交通部,都没有把自行车发展列为目标。”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由于小汽车发展和机动车道拓宽挤压了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的空间,交通出行结构持续向小汽车转化,对道路资源占用远低于小汽车而又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的自行车交通开始衰退。由于投入使用私人轿车的数量骤升,街道空气污染也随之加剧,这将会促使更多的市民放弃自行车而转乘私家车,从而形成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
  仇保兴倡导中国大城市应该恢复自行车道,他引用国外城市的经验称:“市长不应只考虑去改善30%有车族的生活,而是要为占人口70%的无车市民做些什么”。





编辑:李婧 来源:燕赵都市报






该贴已经同步到 海軍的微博
<-sina_sign,2462915963,ff61d30e,1->]http://www.fengyunbike.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8.gif[/img]

7万

风云币

0

活动币

12万

积分

金甲骑士

积分
127710
QQ
发表于 2012-7-13 13: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哀啊……

466

风云币

0

活动币

560

积分

木甲骑士

骑山地的摄影人

积分
560
发表于 2012-7-13 13: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连自行车道都没了还他妈搞什么公共自行车

1412

风云币

2

活动币

1916

积分

铁甲骑士

积分
19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4: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ZF```````````

2万

风云币

2

活动币

3万

积分

金甲骑士

努力骑行

积分
38121

志愿者

发表于 2012-7-13 14: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行车道在梦里

6200

风云币

0

活动币

7908

积分

银甲骑士

积分
7908
QQ
发表于 2012-7-13 14: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搞公共自行车,又解决一些就业,又救活了几个垃圾自行车厂家,又肥了一批人,至于其他,就没有其他了

2885

风云币

0

活动币

3835

积分

铜甲骑士

积分
3835
发表于 2012-7-13 15: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又是一项政绩工程。。。。

4029

风云币

0

活动币

5736

积分

铜甲骑士

52BIke+越野阳光

积分
5736
QQ
发表于 2012-7-13 15:3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骑友们可以把占自行车道的车辆 拍下来 集中在一起 给他们曝曝光

1412

风云币

2

活动币

1916

积分

铁甲骑士

积分
19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5: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皓皓 发表于 2012-7-13 15:39
骑友们可以把占自行车道的车辆 拍下来 集中在一起 给他们曝曝光

应该弄一个曝光板块,嘻嘻
<-sina_sign,2462915963,ff61d30e,1->]http://www.fengyunbike.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8.gif[/img]

1412

风云币

2

活动币

1916

积分

铁甲骑士

积分
19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5: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起 发表于 2012-7-13 15:31
难道又是一项政绩工程。。。。

{:soso_e122:}
<-sina_sign,2462915963,ff61d30e,1->]http://www.fengyunbike.com/static/image/smiley/comcom/8.gif[/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风云单车】中国不间断骑行联盟|耀骑|八天川藏 ( 京ICP备2020035694号-1|11010802033067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0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